LD官方网站(中国)News
公司新闻

居民共建共治老旧小区焕新颜

发布时间:2019.06.26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3476
字体:      【打印】

车辆乱停乱放、垃圾没人清理、绿地成了菜园子……家住合肥经开区九龙园小区的王大妈回忆起小区以前的环境,脸上写满了无奈。和许多的安置房小区一样,几年前,九龙园小区的物业管理千头万绪,历史遗留问题与新问题接踵而至,互相交织,社区、物业、业主、业委会,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诉求。

九龙园小区属于回迁安置小区,居民基本上是由失地农民构成,很多人没有接受物业管理的习惯。因此,入住之后,车辆乱停放、公共区域乱堆放、毁绿种菜等问题不断在小区出现。

安置小区乱象,根子在哪里?“拆迁农民、棚改户上楼了,可脚上还沾着‘土’和‘泥’。”九龙园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人程立刚说,这就是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生活习惯,比如随便找个空地堆放东西、门前屋后种几颗菜,在他们眼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些习惯习俗带进小区,使得不少安置小区沦为“问题小区”。

2017年5月开始,合肥经开区政府投资近千万余元对芙蓉社区九龙园小区进行改造,历时九个多月完成改造,于2018年2月8日成立九龙园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开始试行‘居委会+物业+’管理模式,由居委会书记担任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物业公司委派人员担任物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新模式还成立了居民自治理事会,并引入了具有国家一级物业管理资质的香怡物业有限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加强对物业服务的“协调、监督、考核”。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不同于其他小区的物管模式,“居委会+物业+”的管理模式充分的发挥出了居委会党建引领作用、物业服务的专业优势以及小区居民的自治动力。“现在的住户主人翁意识比以前更强,以前是物业难管,住户不服,中间隔了一堵墙,现在很多的问题还没等到物业插手,住户们自己就着手解决了。”九龙园小区物业管理负责人程立刚告诉记者。

在“居委会+物业+”模式中,居民的角色就不再局限于住户,更是管理者和主人,在九龙园小区,随处都可以看到居民自治的影子。原本每天都需要保安整理的电瓶车、自行车,住户们现在每天都自觉放进车库;小区步道两旁的绿化带种满了韭兰等绿植,再也没有毁绿种菜的现象。家门口楼道的感应灯坏了,还没等到物业中心维修人员到场,居民们自发就换上了新的灯泡。现在的龙园小区有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理事会、楼栋长、网格长。

“我们现在就感觉是住在商业小区,我们有门禁系统、安保系统、柏油道路还有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以前什么人都能进来,车辆在哪都能停,乱开垦菜园没人制止,设施设备破损也没人管,现在迎来了‘大管家’,有了以前没有的居民自治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九龙园小区的曹清华说道。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合署办公,一竿子插到底,迎难而上。”程立刚说道,“对于一些“边界”不清晰的问题,也会及时告知居民责任归属,保证事事有回音,减少了居民来回跑腿次数,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不存在踢皮球问题。”正是这些转变,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口碑,使得他们对小区建设从以前的不支持、不关心变为主动关注、主动参与。物业服务的质量显著提高,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居委会+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势突出。据了解,今明两年,经开区还将在已提升改造结束的安置房小区全面实施“党建+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打通群众自治的最后一公里。

(综合部  供稿)


上一篇:公司赴上海世界移动大会参观学习

下一篇:合肥学院暑期将迎来集中维修

©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LD官方网站(中国)版权所有技术支持:明大网络皖ICP备17003535号